1. 爱玩数码首页
  2. 投稿

现在这个社会养孩子那么难吗(99%的人都误解了)

“养个孩子多难啊,我干嘛要给自己找罪受。”对侄子的理直气壮,大哥气得不知说什么好。 侄子是独子,已经35岁了,小两口还是不生孩子,这让大哥很是无奈。每次一见面,父子俩就是一场“辩论”。大哥说,国家都鼓励三胎了,我孙子还不知在哪里呢? 这次,大哥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,他“威胁”侄子说,没有孩子,将来住养老院都会被欺负。但是,侄子对这种“威胁”依然是无动于衷。 侄子不是个例。社会上有很多年轻人,只要一提生孩子的事,就会习惯性地摇头。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,似乎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。所以,年轻人有丁克不要孩子的,有只生一个完成任务的,即使国家鼓励生三胎,响应者也是寥寥无几。 养孩子真的那么难吗?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,要教育好孩子,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,要提高教育技巧,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,不断进修自己。 所幸,我们在孟馥、姚玉红、刘亮等人合著的《从出生到独立: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》这本书中发现了这种教育技巧。这本书把孩子从出生到独立分成了五个阶段,针对每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需求,为父母们提供了教育指南和操作技巧。通过书上提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,我们会发现,关于养孩子难的问题,我们中99%的人都误解了,养育孩子其实可以很简单。

01.养孩子难,这种“共识”怎么来的?

“养孩子难”这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不是凭空而来的。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理念就是养孩子不容易。 比如,论语中说,养不教,父之过。这就把养孩子的第一责任放到了父母身上。我们都知道只生不养是不对的,养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任。 著名歌星李健就选择了做丁克,他说,自己担不起教育好孩子的责任。不光李健,现在的年轻人谁又愿意把这么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放在身上呢? 古人是那样说的,现代人也不例外。在现在的教养理念中,像什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,父母的身上有孩子的未来等等,一想起身为人父,身为人母肩上的这些“无限荣光”,就让人有压迫感。 现在的年轻人都崇尚自我、个性和自由。他们一旦想到生孩子后这些重担,有好些人就会打退堂鼓。于是,他们选择不要孩子,自己轻轻松松地过日子。 除了上述这些理念以外,现实中活生生的压力,也让许多人不愿意生孩子。 有人算了一笔账,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,花的百元大钞摞起来,比这个孩子个子还要高。 为了一句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口号,辅导班,特长班,择校,学区房,这些都得安排上。 这还不算,现在孩子的生活费也水涨船高,什么奶粉,纸尿裤,等等,都要用好的,孩子营养要跟得上,身体不能受委屈。因此,家长们除了要把业余时间搭上以外,还需要不断地送出真金白银,想一想就让人喘不过气来。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现实生活的压力,让大家觉得养一个孩子好难。但是,在这些表层问题的背后,却藏着一些深层原因。 02.养孩子难,说到底是因为我们不会养

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,所谓的养孩子难,无非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。 一是养育孩子的标准不一样。上一代,或上上一代,养育孩子的标准和现在有很大不同。 过去由于物质条件差,家长们养孩子的要求比较简单,孩子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了。那时候的孩子和散养的动物差不多,到吃饭时候回来有口吃的,睡觉时候知道回来睡觉,家长们看着孩子吃得饱,穿得暖就心满意足了。 现在养孩子,不光吃饱穿暖,还要吃好穿好。不光物质上要跟得上,精神食粮也不能差。过去的养育方式被年轻的父母认为已经过时了,甚至父辈和祖辈两代人在如何养育第三代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分歧。 除了养育标准的变化外,第二个原因就是,因为孩子少,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高,相应地对孩子的要求也就提高了。 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之前,每家至少三四个孩子,家长们很少在哪一个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心力,孩子们是散养的,学习,功课,身体,都属于自然生长。好,家长表扬一句;不好,家长骂一句,大体是不太往心上去的。每家每户都差不多,孩子大了,能干啥就干点啥,能养活自己就可以。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,二胎政策放开之后,也有些二胎。由于孩子少了,家长的关注度就集中在这一或两个孩子身上,付出的多,自然希望回报高一些,对孩子的要求就高了,不只学习成绩要好,其他方面也要好。 下班后,很多家长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,陪学、陪练、陪读,因此,在“三陪”中,每天都上演着鸡飞狗跳的戏码。 第三个原因,也是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孩子不是难养,而是我们不会养。 在内卷和鸡娃中,家长们焦虑着,越焦虑就越不知道孩子该怎么养了,不知道什么才是对孩子好。 比如:看到别人给孩子报了补习班,自己家孩子也要去报;看见别家晚上的灯亮到12点,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熬夜学习等。但是,在付出后一时看不到回报,这样做不但不会减轻焦虑,反而会让焦虑更甚。 有的家长还会给孩子规划很多道路,这条要走,那条也不能放弃,这必然又造成亲子冲突,亲子关系的恶化,家长的焦虑,都会让家长觉得养孩子越来越难。 其实,上面这些问题和原因的出现,绝大部分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情感在养育中的重要性。只要了解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和互动,问题解决起来就会简单得多。 03.关注情感需求,养孩子其实可以不难

我们说孩子要富养。但是,这里的富养,并不是指物质上的富裕,而是指精神上的富足。 养育孩子,物质上满足吃饱穿暖基本就可以了,更好、更多的物质给予有时反而会让孩子不思进取,或者精神空虚,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,甚至危害社会。 比如,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,还有前一阵出事的吴亦凡,都是这方面很好的反面例子。父母在物质上无限地满足孩子,疏忽精神上的教育和沟通,很大程度上是在害孩子。 我们富养的,应该是孩子的情操和精神。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心,他就不会过分地关注物质,一个注重精神世界的孩子培养起来就容易得多。 情感和精神如何教养呢?其实,孩子一出生,从他的第一声啼哭,就开始了和大人的情感沟通。书中作者把一个人从出生到独立分为五个时间段,每个时间段,随着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成长,孩子的情感需求又各有不同。 在人生的第一个时期——婴幼儿时期,作者认为,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。提出,“高质量陪伴是培养婴幼儿安全感的关键”,建议陪伴的家长要稳定且坚定。这样,关乎孩子一生幸福的安全感才能得到保障。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,他的需求在发生变化,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。孩子已不满足于吃饱,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,需要情感上满足,这些情感需求会不断地增加。 孩子的情感需求不断更新,这让许多家长很担心,他们不知该怎么应对。其实,不用担心,作者告诉我们,随着年龄的增长,孩子的情感的变化又是可以把握的,它是有规律可以追寻的。 为了让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情感需求和变化有所了解,书里分了婴幼儿篇、学龄前儿童篇、学龄儿童篇、青春期篇和离家独立篇五部分,详细分解了每个阶段孩子的情感特点,并对家长应该怎么做进行了有条理地指导,家长们只要掌握了每个时期孩子的主要情感变化和需求,参照书中提供的情感沟通路径,就可以和孩子携手共同成长,顺利度过人生成长期,为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。 比如,书中说,学龄前的孩子,随着小孩子的入园,他要慢慢进了社会,要学会与人沟通交往,此时,孩子需要知道规则的存在。家长在这一阶段就要开始为孩子树立规矩意识,为孩子上学做好准备。 而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他们更需要家长的理解。家长在这一阶段要学会读懂孩子的情绪,去理解他们,认可他们。家长要认识到,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,首先要学会接纳,然后,在平等的沟通中,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。 不同的成长阶段,孩子的情感需求是不一样的。但是,只要家长心中有爱,有温度,并像书中说的那样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内心需求,去解决解决孩子的情感问题。 其实,孩子就是另一个自己。跟着《从出生到独立: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》这本书我们还可以追忆过往,穿越时空,去遇见过去的自己,与童年的自己拥抱,养育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尔·卡特说,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,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,才能挑战未来,走向成功。可见,情感培养才是养孩子的关键,而《从出生到独立: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》恰恰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养育技巧。 通过这本书,年轻人知道了养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,是不是二胎、三胎都可以安排上了呢?侄子的恐生问题解决了,大哥也就可以早日抱上心心念念的孙子了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